一、眼與活棋
我們知道,棋子的「氣」是棋子在棋盤上賴以生存的條件,一個棋子只要有氣,就可以不被提去。一塊棋假若有兩個「眼」就能夠永遠在棋盤上生存、發展,屬於這塊棋的所有棋子都將作為「活子」對待。所以說,圍棋藝術暗示著「生與死」的搏殺。
「眼」也稱「真眼」「整眼」,是指由幾個棋子圍住的一個或兩個空交叉點。
圖一:角上的三個棋子圍住的空交叉點就是「眼」,左邊上五個子圍住的空交叉點和中腹七個子圍住的空交叉點都是「眼」。
被圍住的一個空交叉點是「眼」,被圍住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空交叉點也叫「眼」。「眼」有大小之分,被圍住的多個交叉點被稱為「大眼」。
圖二:圖中角上四子圍成的兩個空交叉點稱為「一個眼」,上方中腹被圍住的兩個空交叉點和下邊多個子圍住的三個空交叉點都應該稱為一個「眼」。


圖一 圖二
由多個棋子連接組合在一起的一塊棋,假若有了兩個眼,就可稱作「活棋」,「活棋」是永遠不可能被提掉的棋。
圖三:角上黑六個子圍成A、B兩眼,那麼這黑六個子就是一塊活棋,上方中腹十個子圍成A、B兩個眼,這塊棋也是活棋。
在角上,僅需六個子就可以圍成兩個眼,在邊上最少需八個子,而在中腹則最少需十個子才能做成兩個眼(如圖四)。


圖三 圖四
所以,一般情況下,在角上做眼所需子數量少,最易活棋,其次是邊上,再次是中腹。
在實戰中,一定要注意做「眼」,把棋作成活棋,防止對方攻擊,當然一塊棋雖然「眼」多沒有壞處,但僅做兩個眼也就已經夠了。
在活棋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叫「雙活」,「雙活」也稱「共活」、「公活」,雙方互圍的棋子均無兩個眼,形成彼此不能殺死對方的局面,雙方都算活棋,稱為「雙活」。
圖五:在被圍的黑五子和白五子中間有兩氣,這兩氣叫「公氣」。任何一方假若先在公氣落子,都將被對方吃掉,雙方都只能維持現狀,共求生存。
圖六:這是共活的例子,被圍的黑白雙方都各有一個「眼」,中間有一口公氣,誰先放進公氣,誰將被對方吃掉,公活的例於除雙活外,還有「三活」。
圖七:被外面黑子包圍的兩塊白棋和一塊黑棋中,兩塊白棋都各有一個眼和一口公氣;兩塊棋被兩個黑子隔開,兩口公氣分位於兩個黑子的兩邊,從而形成三塊棋對峙的局面。A、B兩點是任何一方都不能著子之處。這種情況稱「三活」。



圖 五 圖 六 圖七
依此類推,在實戰中還可能出現「四活」、「五活」等等,不過,這種情況在實戰中比較少見,所以不再一一列舉。
二、假眼與死棋
所謂死棋就是在對局過程中一方的一塊棋被對方的棋子包圍住,被圍的棋沒有兩個眼以供作活,也就是說,棋盤上任何一塊棋到最後遲早總是要被對方提掉或終局時拿掉的棋子,稱之為死棋。
在對局中出現死棋可以將其提掉,也可以不提,而到了終局後再把死棋從棋盤上拿掉,以計算勝負。棋盤上的死棋是先提掉還是待終局時拿掉要視情況而定。如不提掉對方被圍的棋子便威脅到己方的生存或使對方被圍的棋逃脫,則應提掉對方的死棋,反之,等終局時拿掉就可以了。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死棋形式:
(一)棋子在對方的包圍中沒有活力,也就是沒有氣的棋子。而這些棋子在對局中已被對方提掉了。如圖八。
(二)雖然棋子在棋盤上還有活力,還有氣,但卻被對方的棋子全部包圍住,在對方的包圍圈內無法做成活棋,也就是說做不出兩個眼,這樣也是死棋的一種形式。如圖九黑四子是死棋。


圖八 圖九
(三)還有一種被圍棋子有活力有氣,也有一個眼位,但不能做出可以活棋的第二個眼,也是死棋的一種常見形式。
圖十:被圍的黑七子有一個眼位(A點),但在白方的包圍圈中做不出第二個眼,所以黑七子是死棋。
還有一種形式,似乎有兩個眼位,但實際上只有真實的一個眼或連一個真實的眼都沒有。
圖十一:被包圍的黑棋只有一隻真實的眼(A點),而另一隻看似眼位卻不是一個真實的眼位(B點)。所以這塊被圍的黑棋是死棋。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被包圍的黑棋看似有兩個眼位(A),但實際上,待B點的氣都被白棋佔後,A點就可以被白棋下子,黑棋死。
圖十一中的B與圖十二中的A看似眼,被對方圍緊氣後卻可以提掉,對活棋不起作用的眼,叫做「假眼」。
假眼的含義就是由幾個棋子圍住的一個空交叉點,從表面上看像似眼位,但不起眼位的作用,即在對方緊氣後,被圍住的空交叉點雙方均可下子或由己方粘接,或被對方下子提掉,這樣的空交叉點稱之為假眼。
假眼可以存在於角上、邊上和中腹(如圖十三)。角上的黑二子圍成的交叉點,只要被白方佔去1位,就是假眼。邊上的黑三子圍成的交叉點只要被白方佔去1、2兩點當中的任一點,都是假眼。中腹的黑四子圍成的交叉點只要被白方佔去1、2、3、4中的任何兩點,都是假眼。


圖十二 圖十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