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位、小目、「三·3」這三種位置佔角各有哪些特點?高目和目外呢?
2.守角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三·3」無需用第二手棋守角?
3.為什麼掛角的棋子不是下在緊靠著對方佔角的棋子,而是下在對方的拆一、小飛、大飛等位,並與佔角的棋子保持一路或兩路的距離?
佈局的常識
在 圍地要領中已講了許多角的知識,但「邊」的知識講得非常少(見圖一)。「邊」一般涉及到五條線,沿棋盤的邊緣依次上數,一線是不應該落子的, 因為佔不到「空」。而二線呢?位置較低,走一個子才圍一個交叉空,而五線下部空虛,敵方投子於A位左右就有可能生存,圍起空來心裡又不踏實。所以,在一般 的對局中走五線圍空的人是沒有的。那麼問題的焦點集中在三線和四線上,在棋局開始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棋子(不論敵方我方)都落在三線四線上,A線為地 線,B線為勢線。這些上下起伏、形成有機配合的三、四線的棋子,在開局時,就各自爭先搶佔大場,圍棋中,把這個開始爭奪的階段叫做佈局。

圖一
佈局是一盤棋的骨骼,對於專業棋手來說在佈局上所花費的時間是最長的,它決定了這盤棋大致發展的方向,也決定了隨之而來的中盤戰鬥的局面,甚至決定了整個棋局的面貌。
說得更準確些,水平越高的棋手,越重視佈局。
在圖一中,
講了三線與四線的重要性,這兩條線是「兵家必爭」之處,是佈局的必爭之處。
一般地說,三線取「空」優勢大,可把三線稱為「地線」。
四線有取地的一面,但更偏子取勢,所以我們稱四線為「勢線」。
圍棋這門藝術,同許多事物一樣,都是有兩重性,著子選點,本無優劣之言,最關鍵的是周圍子力的配合與全局子力的配合。地線與勢線一定要配合得當,優美的佈局線條,如同曲折的五線譜,整個邊上的落子,起伏波折,三線與四線的散落棋子,有機地配合在一起。
三線與四線的概念一定要清楚,這是圍棋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大多數人剛學會下圍棋,都有一個錯誤的概念,認為圍棋就是圍著「吃子」。所以這些人下棋都是把棋子一個緊挨著一個地追著對方的子亂跑。
請記住:在佈局的時候,一定要把棋子分開,散落地、有空間地搶佔要點。
圖二:應該發現一個問題,盤上所有的子都不是挨著的,都有空隙。
當然,現在不用講太多的道理,讀者在佈局中只要懂得把自己的陣勢劃出來,構成一些模樣,搶佔一些大的地方就可以了。對圖二中的曲線,在頭腦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也就行了。

圖二
這些曲線中圍得的地域並不能說已經完全佔領,只能說先佔領了主要的要點,在以後的作戰中,雙方還要互相侵入,
所以在初學佈局時,要記住兩個概念,一是棋子要散落開,二是要搶佔最廣闊的地方。
在術語中有「大場」一說,大場就是泛指佈局序盤中大的場所,大場的價值體現在雙方無「子」的空間。如圖三:棋子相鄰或敵我雙方棋子相交最為廣闊的地帶中,A、B、C、D周圍一帶,是佈局的大場,價值都比較大。

圖三
在佈局中用得最多的術語叫「拆」,「拆」是在己方勢力背景下沿邊路延伸。佈局中要廣泛使用拆,但要「拆」得恰到好處。
以圖四為例,與自己的子的距離為三路,這叫做「拆三」。上邊兩個子形成了勢力,而中間距離要掌握好,這就是拆的要領。

圖四 圖五
圖五的黑子是拆四,圖六的白子是拆二,這有一個前提,因為黑方有三個子的勢力,拆小了就顯得侷促,
「
立二拆三」,「立三拆四」是常見的圖形,是佈局的一般常識。

圖六
佈局中以拆二最為常見,為什麼拆二最常用呢?應該這樣說,拆二的優點是只用兩手棋且不易受敵方衝擊。
圖七:白方衝擊黑方拆二,白方採用的是最強硬的手法,而黑方應對自然至黑10,白方沒得到任何便宜,而且吃了大虧(白方二線爬過,黑方外勢厚壯)。
圖八:這是白方衝擊黑方的拆二,黑方從底下扳,至黑6,白方又吃了大虧,白3一子已跑不出去,黑方形狀整齊。所以拆二是非常好的手法,在每盤棋中都可以看到。

圖七 圖八
圖九:這個圖是「立二拆三」。這個圖形中,若是開拆的白子少一路就變成了拆二,但是那將十分侷促,子的利用率不高,只有拆三是正解。
拆三中怕不怕對方在1位打入呢?回答是「不怕」。圖十:黑方走1位,白方可以在2位蓋住,不論怎樣變化,白棋都不會吃虧,所以這就是「立二拆三」的合理性。

圖九 圖十
立三拆四:
立三就要拆四,這是普通常識,初學者往往會懼怕白方1位的打入。
圖十一:白1打入,黑2以下是準備好的手段,圖中白棋是不成功的。

圖十一
練習題
一、黑先
黑棋應該拆在什麼位置?
二、黑先
黑方應該拆在何處?

一題圖 二題圖
三、白先
立三拆四本是合理的,黑棋打入白陣,白方小尖是正著,但黑方「飛」了一步,白該怎麼辦?

三題圖
練習題答案
一、正解圖
「立二拆三」為正解,黑1是這種場合拆的最好位置。
二、正解圖
拆二是此際的最好應法,也是初學者應該掌握的基本手法。

一題圖解 二題圖解
三、正解圖
凡是碰到這種圖形,能同教材中所講的「對號」就可以了。黑1跨,白2只能沖,黑3位斷,此時白方不能兩全,黑棋成功。

三題圖解
佈局中的拆與逼
一盤棋開始以後,角上的應接一旦結束,行棋的著子點便自然而然的轉到邊上,這就涉及到「拆」的概念。拆也叫「拆邊」、「開拆」,經常用於在邊上圍地或尋求根據。
一般情況下,「拆」的距離限度最小為拆一,最大為拆五,拆的大小限度是否合適,要以它所依靠的勢力為條件,勢力越大,拆的距離可越遠。如以前學過的「立二拆三」,「立三拆四」等等。
圖一:左邊的白▲一子是拆三,這個子與左下角的配置是「立二拆三」的好形,白▲一子與左上角掛角的白子也構成了「拆三」的形狀。
圖一
左下角的黑△一子與黑方角上棋子形成的配置是拆一。這是結束定式的最後一步棋,也是合理的好形。
我們再來看右邊中間黑◎二子的拆二形狀。在上、下均是白棋的情況下以求根據,易於在以後的中盤戰鬥中減弱對方的攻擊,這也是作為「拆二」的優越之處。「拆 二」在通常時候是非常堅實和易於鞏固的間隔。而右邊上的白方◎一子大飛也可看作拆二,這步棋既有圍右上角地域的含義,也有兼攻右邊黑◎二子的作用。
棋盤上右上角及右上邊的黑方△二子是拆三。這是依據以後可能發生的變化採用的靈活佈陣。
從圖一中我們看到拆一、拆二及拆三等不同的「拆」的方式。它們的意義及在一局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為了更好地掌握「拆」的尺度和範圍,簡介一下「模樣」與「厚勢」的概念,這兩個名詞都是指一定的外勢。
圖二:右上角黑△四子即可稱為黑方的「厚勢」,在這個厚勢的依仗之下,黑右邊上拆五,寬度適宜,這樣,整個右邊形成雄壯的陣容,十分可觀,可稱為黑的「模樣」。
一般來講,依仗厚勢的開拆都會形成相當的勢力範圍,即「模樣」。而反過來,在對方勢力當中或處於己方的薄弱之處時要「拆」的近一些。
圖二
圖三的白棋應該拆在哪裡?A、B、C中的哪一點最好。仔細分析,就會判斷出A位的拆二是最佳選擇,因為假如在B位拆三,黑方以後在C位打入,白棋苦戰。
圖三
圖四:白方在1位拆後,被黑2打入,以後行棋至黑10,白方沒有牢固的根據地,將來難免受到攻擊。而在下邊的黑棋(黑2打入以下的數子)不論是向左還是向右都能夠連接起來。假如白在圖三C位拆一,就有過窄之嫌。
圖四
「開拆」與「逼迫」經常是相提並論的,所謂「逼」就是緊逼對方之棋的「拆」。一般來說,被「逼」之後的棋往往會產生相應的「打入點」或一些嚴厲的後續手段。
圖五:黑1的「拆」可稱為「逼」,這一手之後便產生了白方A位的「打入點」,所以,白方被黑1「逼」後,一般要在B位或其他位置補棋。假如黑1之後,白方脫先它投,黑便立刻在A位打入,打入以後的變化較多,這裡不再一一詳述。
圖五
黑1對白方來說是「逼」,而對黑方來說則可稱為「拆」,雖然它只是以角部為背景的拆二,然而由於它製造出對對方攻擊的後續手段,迫使對方必須補棋,所以黑 1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圖六也是這樣的例子,圖中的黑1既是鞏固自己,為己方建立根據地的「拆」,也是逼緊白方下邊之棋的好手。這種形狀也可叫「拆兼 逼」。
圖六
前兩個例子都是「拆」與「逼」兼備的手段。這樣帶有攻擊目標及後續手段的「拆」是佈局中需要仔細找尋的位置,它優先於單純的「拆」和單純的「逼」。
圖七的黑1就比較單純,它佔有了一定的角部及邊上的地域,但並沒有對對方的棋構成威脅和影響。
圖七
「逼迫」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分投之子的「攔逼」,這涉及到方向問題。所謂「分投」是指在對方陣容內的寬廣之處投子,所投之子要給己方留下兩邊均可開拆的餘地。
圖八中的白1一子就是分投,它向左可在A位拆二,向右可在B位拆二,這就是「分投」的意義。無論對方從哪一邊攻,它都將容易取得根據。但畢竟分投之子是在對方的陣容內,必然要受到對方或輕或重的攻擊選擇。
圖八
圖八中黑右下角大飛守角,左下角小飛守角,對白方一子要從左、右兩邊的哪一邊行棋攔逼為最佳呢?
請記住要點:對分投之子要從寬廣的一邊攔逼。(這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講的,特殊情況例外)。
圖八中顯然白1一子的右邊要比左邊寬廣,所以應從右邊攔逼。圖九:黑2攔逼與右下角黑守角之棋形成相當好的配置,白無可選擇,只能3位拆二。
圖九
從寬廣的方向攔逼不但可以使己方藉機多圍地域構成陣勢,還可以將對方分投之子逼向狹窄的一方,這樣一來,在即將開始的中盤戰鬥中,就能加強對對方棋的威脅,以利於在此後的攻擊中取得利益。
當分投之子兩邊的寬度相同時,要從己方弱的一面攔逼,將對方逼到己方強的一面去。尤其要將對方的薄棋逼向自己的厚勢。
圖十:白▲一子的分投,黑方應從哪一邊逼呢?
圖十
黑1從左邊逼是正確的,白2拆靠近黑方的厚勢,使黑方能在以後的攻擊中將厚勢利用起來。相反,黑方若從右邊逼,只能行在A位,在厚勢之下僅拆三,是十分侷促的形狀,而白方得到B位拆二又可兼攻黑棋左下角。這樣一來,攻與守的關係便逆轉了。
拆的遠近、價值大小以及拆逼的方向、場合等等,都不是初學者一下子就能完全掌握的,這裡只簡明地介紹一些常識性的棋理,良好的佈局感覺,需要在大量實戰中積累養成。
練習題
一、圖中右上黑△一子拆逼為什麼說是好點?
圖中左邊白▲一子分投後黑應從哪邊攔逼?
一題圖
二、圖中右上角的黑棋應拆於A、B、C的哪一點?
左邊的白▲一子怎樣開拆?
二題圖
三、圖中左上角的定式應接尚未結束,此時黑三子若開拆,應拆在何處?右上角的白棋應拆在何處?
三題圖
練習題答案
一、圖中右邊上黑△一子拆逼是好點,這是由於白方若不在A位補棋,黑方在B位的打入將非常嚴厲。圖中左邊上對白▲一子黑方應於圖中黑1位攔逼。由於左下角黑棋相當堅實,不怕受影響,黑左上邊的地域比較寬闊,所以將白逼向自己堅實的地方去正是行棋的原則。
以後的中盤戰鬥中,左邊白兩子將屬於薄弱環節。
一題圖解
二、右上方的黑棋應拆在圖中黑1位,圖中A位稍顯侷促,但並非絕對不可以;C位過遠,若拆在C位,便給對方留下打入的好點,拆則失去了意義。
左邊上的白▲一子一般應拆二,如圖中的白2,這是由於白方處在黑方的陣容中,比較薄弱,選擇盡快安定、形成堅實的根據地是正確的思路。
二題圖解
三、左上邊黑方應拆在正解圖中的黑1處,在黑1下面的A位拆也可以,都符合立二拆三的原則。
右邊上白棋應該拆二,圖中的白2是好手。
三題圖解
佈局中的高低協調
佈局時的棋子基本落在邊和角,佈局時在邊上的著點,大體是三線和四線。通常稱三線為低線,四線為高線,雖然高低只有一路之差,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高線比較重視將來對中腹的影響也稱「勢線」,低線比較重視將來或現在對圍地的影響,所以也可稱「地線」。
佈局中一定要注意高低線的協調配合,保持盤面上棋子的平衡。在很多時候,高低的選擇,不僅僅是依靠佈局的理論來確定,還要憑藉感覺來判斷,而「感覺」的培養一要經過實戰中的經驗積累,二要有一定的棋理常識。
圖一:黑白雙方的佈局都比較協調,黑方以右下角為中心,與右上角及右邊、左邊上的棋很好地配合起來,形成可觀的陣容。白方以左上角的「無憂角」為中心自然地向兩翼展開,並與左下角的白子相呼應,構成好形。

圖一
如果把圖一的棋子高低線變動一下,將是怎樣呢?見圖二。
圖二:把圖一中原來處於高線的白棋上邊一子和左邊一子降到三線上來(如圖二中的白▲兩子)。

圖二
白方的棋子位置被改變之後,一律處於低位,我們先看上邊:白▲子與掛角的一子均為低位;再看左邊:白▲一子與左下角的白棋同處於低位,與此同時,無憂角也不是重視中腹的形狀,而黑棋則高低配合生動,顯然黑佈局佔了上風。
怎樣才能做到佈局時高低配合協調呢?我們先從佈局的形狀特點講起。
佈局時以角為中心的「兩翼展開」和高低協調而成的「立體結構」是比較理想的佈局構圖。
圖三:上方的白棋與下邊的黑棋都是以角為中心分別呈向兩翼展開的形狀,同時雙方又都是配置相當好的立體結構。

圖三
立體形狀的特點是高低均衡,既重實地,又能向中央發展,它有升值潛力。雖然扁平的形狀目前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它得到了一些實空,但今後的發展餘地卻是很小的,這就決定了立體形狀的優勢。
在佈局中要努力使己方構成良好的佈局形狀,同時也要破壞對方構成的好形。既能破壞對方的好形又能為己方建立良好佈局結構的大場是雙方的必爭之點。
我們講「高低協調」的宗旨就是為了能布成好形狀的開局,圖四:黑棋顯然應該再補一手棋,但補在何處呢?
這應從高低線的協調搭配上來作考慮。

圖四
參考圖一:黑1拆補在三線上,整個下面的黑棋全部處於低線,面對左右兩角的白方陣勢,黑方顯得過於保守和平凡。

參考圖一
參考圖二:黑1飛於四線補棋,配合左右的黑棋低線之子,構成生動的棋形,像黑1這種只由於高低一線之差就截然不同的棋形在實戰中經常出現,讀者一定要注意在行棋時,協調好自己的棋形。

參考圖二
圖五:黑方此時若在下邊佔大場,應該將棋行在高線上,還是在低線上呢?

圖五
一般來講,象圖五這樣黑方左下角的棋是處於高線,而白方右下角的棋處於低線,此時輪黑方行棋,一定要把著子點選在低線,因為這樣既可以配合己方角部的高線之棋,又利於與對方堅實而有力的角部相抗衡。
參考圖:黑1位佔大場是正確的選點,它比A位更合適。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從高低間的配置和白方角部的堅實程度來判定的。

參考圖
圖六:左下角和右下角黑棋均是「無憂角」,在兩角中的下邊如果要拆一手棋的話,拆在何處呢?本圖的情況與圖五不同,行棋的位置當然也有所差別。將棋行在何處,同樣要依靠「協調」和「平衡」的棋理和感覺。
此時在A、B兩點行棋有什麼不同?哪一點最佳?

圖六
參考圖一:黑1雖然乍看上去沒有怎樣特別的缺點,但認真思考就會發現黑1將給白方留下絕好的A位「鎮」的好點,這樣黑方不易構成理想的結構圖形,而且相對應的無憂角也都處於三線的低位,這不能不說是令人失望的。

參考圖一
參考圖二:黑1行在四線上,比參考圖一中高一路,但效果卻比參考圖1要好得多。

參考圖二
從「協調」的原理來講,本圖黑1之後構成的黑棋整體形狀要比參考圖一中的黑1要「協調」。
佈局中還有兩類特殊情況在高段棋手中多次出現。看上去這兩種情況的佈局似乎不求佈局子力配置的平衡。
一種情況是佈局時,將己方棋子完全行在四線上,形成龐大的陣容。將來在中央的未來性極強,這是非常重視中腹的下法。
圖七:黑方的陣勢相當宏偉,以後的期望主要是在中央取得相當的利益與對方的實地相對抗。

圖七
日本著名棋手武宮正樹九段是這種重視中央的代表,被人稱為「宇宙流」。由於中腹圍空很不容易,所以,這種風格的棋手也是以相當過硬的中盤戰鬥實力為基礎的。當對方侵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要能夠抓住機會,攻擊對方,並從中獲取利益。
另一種情況是佈局時的著子點幾乎全部處於低位,這種風格的棋手以日本著名的阪田榮男九段為代表。阪田九段的計算能力和判斷能力都非常準確,對逃孤和作戰具有極強的自信心。
圖八:圖中的黑棋所處位置就相對較低,優劣如何不能簡單斷言。

圖八
很多時候,選擇什麼樣的開局往往同棋手的風格、愛好相關,高手們的佈局常能下得很精彩,如武宮、阪田等一代強手,都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風格,這只能看成是特定的環境下,融匯貫通後的藝術追求。
練習題
一、圖中右邊上的白棋應拆在何處?假若白在右邊拆過之後,黑於A位拆邊,此時左下角的白棋應該怎樣下?

一題圖
二、右邊的白棋應怎樣補棋?下邊的黑方應怎樣補棋?

二題圖
練習題答案
一、右邊的白棋應於白1高位拆三。
白1後,黑2拆三,下邊的白棋應如圖中的白3大飛於四線補棋。

一題圖解
二、右邊的白棋應如正解圖白1飛補於四線,棋形合理。
下邊的黑棋如圖中黑△一子高拆二為最佳,若於A位低拆,就使右下邊黑棋的棋樣變小了。

二題圖解
佈局中的大場與急所
佈局時有比一般大場更急迫的著子之處,這便是「急所」。它們往往是一局棋勝負之爭的關鍵,是比「大場」更具價值的「大場」。
圖一:黑方在左上角的定式並沒有走完,應該在A位跳一手才最後完成定式。但黑方卻脫先在左下角托角。當左下角的定式以黑方△一子的開拆而宣告結束後,右邊 是相當明顯的大場。此時輪白方行棋,應行在何處呢?右邊的大場是否是目前棋盤上最大的呢?這是需要讀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由於黑方在左上角缺一手,白方無論如何應該有懲罰它的手段,如果白方對黑方左上角的棋無動於衷,而在右邊上分投則是圖二的局面。

圖一
圖二:白1分投,很大,黑2跳,補淨左上角,白方可以在A、B兩點中選擇開拆之處,局勢繼續平穩地向前發展。

圖二
反過來,假若白方暫時放棄右邊的大場而抓住機會在左上角行棋將會怎樣呢?
圖三:白1靠下,黑2下扳,白3擠,黑4粘住,白5長時,黑6爬,白7長後,黑在右邊佔大場。這個局而中,白失去佔右邊大場的機會,但卻在左上角得到補 償。左上角的黑棋被白壓迫在低線上,並且白方上邊的陣勢與左邊的陣勢連成一片,形成模樣。此時又輪白方行棋,白方可以選擇在黑陣中打入或侵消。

圖三
在一般情況下,置未行完的定式於不顧而脫先它投時,對方一定會有相應的手段來給予嚴厲的回擊。在這種時候,也往往會產生佈局的「急所」。
本應該行棋的要點而一方假若沒行棋,那麼,另一方搶佔了它也同樣重要。這就是所謂「彼之急所即我之急所」的棋理。「急所」容易產生的另一個條件是在佈局時與雙方根據有關的應接中。
圖四:右上角黑方應在A位大飛一手才完成定式的基本形。A位是黑方活棋根據的要點。但本圖的黑方卻舍此一手而脫先它投,作為白方當然應該把不安定的右上角黑棋作為攻擊的目標。此處是比盤上其他大場更緊急的地方。

圖四
圖五:白1刺,黑2接,白3立,繼續取白棋根據。黑4扳,白5反扳住,這時右上角的黑棋在難以做成兩個眼的情形下,只好逃向中腹。期望在以後的中盤對殺中逃出白的勢力範圍,白方也將在攻擊黑棋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利益,奠定勝利的基礎。

圖五
可見圖四中黑方是不該脫先的,而應該將自己的棋形走好,先獲得根據才是。
在佈局階段,如果一方取得根據的要點被對方佔有,那麼,它在以後的棋局進展中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所以,一般來講,佈局階段為己方取得根據或爭奪對方的根據是整個佈局的「急所」。
特殊時候,還會有一手棋關係到對局雙方的根據,誰佔有它,誰就安然成活,可於將來放手攻擊對方,誰失去它,誰就會失去主動權被敵方打來打去,這樣的著點可以說是「急所」中的「急所」了。
圖六:輪白行棋的局勢,圖中的左下角A點就是黑白雙方取得根據的要點。誰佔有它,誰將擁有攻擊的主動權。

圖六
圖七:由於輪白方行棋,所以白方佔有A點的可能性較大。白1行在A點,黑2扳,白3點在黑形當中,黑方眼位不全,若黑4粘,則白5尖、7虎,白棋與下邊的棋子連成一片,黑棋依然要為「活棋」而傷一番腦筋。

圖七
現在再返回到圖六。雖然此時輪白方先行,但假若白方脫先投向別處,那麼A位就將被黑方佔有。
圖八:黑1位以後,白▲三子便立刻處於被動局面,而黑方自己既得到了相當大的實地利益,又輕而易舉地擁有了攻擊的主動權。

圖八
由此可見,圖八黑1的價值是非常大的。
佈局時的「急所」還常常出現於對局雙方形勢的彼此消長。有關一方或雙方形勢的關鍵之點有時也可稱為「急所」。

圖九
圖九:右上角的A點就是雙方的要點。此時輪黑行棋,下在這裡是正著,如圖十黑1長,白方必須補強角部。若按圖中次序行至黑7,黑方外勢厚實而宏偉,白角被封鎖在低位。
圖十
假如黑方不在原圖九的A位行棋而是脫先投往別處,那麼白1的扳出相當嚴厲。如圖十一,白1扳,黑走在2位,白3則「挖」,行至黑6,從局部來看,黑損失極大,從全局來看,黑方模樣頓消,由此可見本圖白1扳的重要性。
圖十一
有關雙方形勢消長的要點是雙方相爭的「急所」,但在實際對局中,要認識「急所」,並抓住「急所」,還需要讀者在實踐中認真體會,在熟練掌握原理的基礎上更好地應用。
練習題 一、黑1掛角後,白2二間高夾,黑方脫先於3位跳,此時輪白行棋,急所在哪裡?

一題圖
二、黑先
右上角的急所在哪裡?

二題圖
練習題答案
一、正解圖
白1尖頂正確,黑2若長起,白3拆既攻白棋,又佔實地,黑4、白5交換之後,黑棋依然處於受攻局面。

一題圖解
二、正解圖
黑1二路爬是正解,這一著是有關雙方根據的一手棋,是最急的「急所」。

二題圖解
星定式
所謂定式,就是對局雙方佈局時在角部的正確應接,是雙方互不吃虧的最佳常規變化。
定式不是棋規規定的,它是棋手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一代又一代棋手智慧的結晶。
一般情況下,按照定式行棋,雙方走出的局面會勢均力敵,不分上下,也就是形成「兩分」的局面。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理解並掌握基本定式是相當重要的。
據不完全統計,圍棋定式共產生過十幾萬型,由於這些定式都是人們總結出來的,所以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改進。舊的定式消失了,新的定式又不斷出現,這也是圍棋發展的規律。
一個比較好的棋手所掌握的定式大約能有幾千或幾萬,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數以萬計的定式很不容易,也沒必要。一般愛好者掌握二三百個常用定式即可從容對局,關鍵是領會定式中所包含的棋理。
定式主要分為:「星定式」、「小目定式」、「三·3定式」以及「高目目外定式」,這一課先講「星定式」。
由於對星位的掛角在兩側均可,而且兩側掛角可以同形,所以對星位佔角後的「掛」法和「攻」法較複雜,定式也就隨之而產生的比較多。
圖一:小飛掛
在星定式中,以小飛掛最為常用,如圖一型:白1掛角,在A位掛也是一樣。如果說兩邊的掛有什麼不同,那也是從實戰的全局來考慮的。
圖二:小飛應定式1
對小飛掛,與對方掛角同型的小飛應是堅實的下法,然後白3飛進角,黑4尖,白5拆,此為定式一型。
圖一 圖二
圖三:
對小飛掛,黑小飛應後,白方還有點角的常型,這也是定式的一種。如本圖白1點三·三,黑2擋後行至黑10。白方角部安然成活,而外面的掛角一子已經嚴重受 損,黑方獲得厚壯的外勢,定式告一段落。從局部來看,本圖的變化並不是兩分,黑方的外勢過強,這種變化只在特殊情況下才由白方選用的。
選用定式一定要根據實戰情況,切不可盲目選用。
圖四:小飛應定式2
對圖中白3的飛角,黑4不在上一型的角上尖,而在本圖的4位夾,這樣白5尖進角中,以後的變化基本是白取實地,黑取外勢。
圖三 圖四
圖五:續前圖
接基本型的上圖續至本圖的黑5,白先手佔據角上實地,黑外勢很厚,這是兩分的結果。
圖六:單關應
對白方的小飛掛,黑如本型的黑1單關應的下法也較多見,黑1的單關應不如A位的小飛應堅實,但比小飛應更加積極主動。
圖五 圖六
圖七:單關應定式1
黑1單關應後,白2飛角,黑3尖,白4拆二完成了這個定式。以後A, B兩點見合,黑方也可拆到更遠的位置。
圖八:單關應定式2
黑單關應後,白2飛,如本型的3位夾也是定式的一種,以後變化至白10。由於黑1的單關與圖二小飛應有所不同,由於白10的大飛絕好,所以本圖的白棋稍充分。
圖七 圖八
圖九:單關應定式3
白1掛,黑2單關應,白3不進角,而是如本型拆,黑4也拆好點,是互留餘地變化較多的下法。
圖十:單關應定式4
本型是續上型的後續變化。白1點角,黑4拐是重視左邊的下法,行至白7是常型。本型的黑4如在A位扳,將是另一種局面。
圖九 圖十
圖十一:單關應定式5
上一型的黑4在本圖4位行至白7,黑外勢較好,白取一定實地,但白▲掛角一子嚴重受傷。
圖十二:單關應定式6
黑1單關應,白2拆,行至白4跳起重視下邊,黑5尖頂,白6下立以後,角上仍留有A位的餘味,白方可伺機侵入。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靠壓定式1
對白小飛掛角,黑方在本型黑1靠壓的下法也很常見,這樣變化的結果將使雙方都很堅實,變化單調,所以專業棋手的應用率相對少一些。
圖十四:靠壓定式2
黑1靠壓,白2扳,黑3長後行至黑7,此定式初具形狀,此後由於白方有A位的弱點,所以暫時黑方不怕白於B位沖,沖以後的變化手數相當多,黑方將來也可以在C位自補一手。
圖十三 圖十四
圖十五:靠壓定式3
上圖白6若在本型白1位虎,則黑2補棋,雙方均堅實。
圖十六:靠壓定式4
黑1靠壓,白2扳,黑3虎下重視實利,白4打,黑5粘時白6粘上面重視中央,白6也可看情況在A位粘。
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一間夾定式1
對白方的小飛掛,黑1一間夾相當嚴厲。這手棋有迫使白方點三·三之意,一般用於黑方希望取得雄厚的外勢之時,以迎接將來的中腹作戰。
圖十八:一間夾定式2
黑1一間夾,被白2點角後,黑3若擋下行至白10,形成轉換,這樣的結果雙方都可接受。
圖十七 圖十八
圖十九:一間夾定式3
黑1夾後,白方若不願點角,而選擇白2關起,黑3補角順調,以後的發展面向中央,黑方亦不難下。
圖二十:一間夾定式4
在黑方左邊有子力配合時,一間夾的用法更多。
因為這時候黑棋希望被白棋點角後形成厚勢與左邊的黑△一子配置極好。
圖十九 圖二十
圖二十一:一間夾定式5
續上一型,白2點三·三,行至黑7,黑外面形成模樣,白先手取得實利,兩分。
圖二十二:一間高夾定式1
白1掛後,黑2一間高夾屬於緊夾,白3跳出,黑4單關補角,白5飛,黑6尖,白7小飛後可原地活棋,以後A點是雙方好點。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圖二十三:一間高夾定式2
黑1一間高夾後,白2點三·三形成本型,至黑17,導致中腹的戰鬥。
圖二十四:二間高夾定式1
對白小飛掛,黑二間高夾也不失為好手,在目前的流行定式中此型為其中之一。

圖二十三 圖二十四
圖二十五:二間高夾定式2
黑1二間高夾後,白2點角,以後行至黑11告一段落,黑1一子在此結果中開拆顯得較窄。
圖二十六:二間高夾定式3
黑3是重視左邊的下法,至黑9,也屬於兩分。

圖二十五 圖二十六
對小飛掛,夾擊的手法還有三間夾,具有兼佔大場的意味,這裡不詳細講它的變化了。
圖二十七:一間高掛定式1
對星位一子,除小飛掛外,還有一間高掛,如本型的白1,多數是白方為避免夾擊而作的掛角選擇。
圖二十八:一間高掛定式2
對白1一間高掛,黑2單關應常見,其他的於圖中A、B、C等點應法也可以。

圖二十七 圖二十八
圖二十九:一間高掛定式3
黑2關應後,白3托,黑4扳,白5退時,黑6立下,白7開拆,黑8如省略,則白方於A位逼是好點。
圖三十:一間高掛定式4
本型的白3向中央關起,在某種時候也是可行的,尤其當白方在右邊有好配置的時候,白3似乎更能體現白1高掛的意圖。

圖二十九 圖三十
圖三十一:一間高掛定式5
對一間高掛,黑也可以如本型二間高夾。白3反從另一側再掛,行至本圖黑10,為一定型。
圖三十二:
對星位之子,有白1的大飛掛或A位的二間高掛。還有其他相對應的種種應法,這裡就不一一講述了。

圖三十一 圖三十二
學習定式一定要注意定式中每一手棋的先後行棋次序,不可顛倒。
練習題
一、白2若拆二將有怎樣結果,是否可行?
二、黑1大飛應,白2點角,這以後的變化大致會怎樣?

一題圖 二題圖
練習題答案
一、對黑1單關,白2不按定式先於A位飛再拆二,而是於本圖先拆二,這個順序的失誤,使黑方有機會在3位尖,白4只好立。這樣白棋立二拆二,形狀不好,「拆」得太窄,黑方有利是明顯的。
二、黑1大飛應,白2點角後,大致有幾種變化,本圖只為其一,白活角後黑外勢很強,但這也是定式一型。

一題圖解 二題圖解
小目定式
小目佔角在現代佈局中的運用率最高,小目定式也比星位定式數量要多,小目在角上處於低位,僅次於「三·3」每個角都有兩個位置可以稱小目。小目的座標位置是在「三·4」的方位上,所以它的優點是勢地均衡。對小目的掛角有多種方式,應法變化也較為複雜。
圖一:對黑小目一子,白方有種種掛法,A位的一間高掛,B位的小飛掛,C位的二間高掛,D位的大飛掛等等,在目前的棋手對局中一間高掛的運用率最高。
圖二:一間高掛
白一間高掛,黑方的應手分別有A、B、C、D、E、F、G等處。白1的高掛比較重視未來的中央作戰,它變化多,步調快,適用於多種形式下的各種場合。

圖一 圖二
圖三:托退定式(基本圖)
白1高掛,黑2托是注重實地的下法,以後白下在A、B位較多見。
圖四:托退定式1
黑2托,白3扳,黑4退時,白5粘這手棋也可於A位虎,黑6拆一是基本下法,也可以根據情況在B位尖。白7低拆是普通下法,在有些時候也可下在C位高拆,此類下法都是好形。

圖三 圖四
圖五:托退定式2
白5若虎而不實接,白7則可以寬拆一路。
圖六:托退定式3
黑6刺,迫使白7接上後,再於8位尖這是重視左邊的下法,往往是左上方有子力配置,白9依然開拆。

圖五 圖六
圖七:「雪崩」定式初形
「雪崩」是定式術語。雪崩定式變化激烈複雜,有近身肉搏之感,一步不慎將全局崩潰。黑2托後,白1,黑2,白3,黑4擋必然,白5扳形成「雪崩」形,它的變化很多,也比較複雜,真正的「雪崩」含義是黑方在A位「扳」或經黑B、白A、黑C所形成的激戰場面。
圖八:
白5扳後,黑6實粘是求簡明的一手,白7長,黑8跳出,可算作一型,白方以後的A位飛是好點。

圖七 圖八
圖九:外靠定式
黑2外靠,白3扳,黑4退,白5虎,也算一型。以後雙方向不同的方向各自開拆。
圖十:飛應定式
自1高掛後,黑2飛應,白3托角,黑4扳,白5退,黑6虎整形,白7「拆」是好點,雙方大致兩分。

圖九 圖十
圖十一:「拆一」定式
黑2拆一應也是一型,白3托,黑4可以扳,白5退後,黑6下立很大,涉及到以後雙方的根據。雙方兩分。
圖十二:一間高夾定式
黑2一間高夾是相當嚴厲的一手,白3跳為常型,此後黑4拆一收空,白5再跳,黑6再拆。白棋可先於7位托角,黑8應後,白方再於A位等處夾攻黑2一子。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二間高夾定式
對白1高掛,黑2二間高夾也可以,白3大飛常見,黑4靠求變化,白5扳時,黑6頂是簡明下法,行至黑10,完成定式。

圖十三
圖十四:小飛掛
白1小飛掛角同一間高掛有微妙的區別,小飛掛角更重實地。

圖十四
圖十五:小飛掛定式1
白1掛時,黑2尖應是普通下法,白3直接拆三,黑方開拆大場較好,對白方的拆三,黑有A位的打入,對此白方有B位靠出等應法。
圖十六:小飛掛定式2
黑2尖應,白3飛起也是好棋,此後雙方均以最大限度開拆,黑方於4位拆,白5亦拆佔大場。以後黑於A位尖頂或白於B位飛都是實利很大的一手棋。

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小飛掛定式3
白1掛,黑2飛應,白3開拆,算作一型。
圖十八:小飛掛定式4
黑2靠壓,白3扳,黑4長,行至黑8,雙方均得到開拆好點,定式告一段落。

圖十七 圖十八
圖十九:小飛掛定式5
黑2一間夾緊湊,白3跳出,黑4再飛攻,白於5位飛,成為一個定型,以後黑方可開拆,也可於A位長出一子。若黑方不下在A位,白可尋機自補一手。
圖二十:小飛掛定式6
黑2夾時,白3飛也可以下,黑4沖、6斷,白則7位打,黑8長,白9,11抱住黑2一子,黑10將白3吃住,雙方行棋至此,兩分。

圖十九 圖二十
圖二十一:小飛掛定式7
黑2一間高夾,白3關起,黑4飛攻,白5反夾是求變化的一手,黑6跳出後,白7渡,成為定式。
圖二十二:
上圖白7渡後黑方如本圖黑8長,白9擋,黑10再衝,白11長,黑12接後告一段落,白棋得到一定的實利,黑方外面很厚。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圖二十三:小飛掛定式8
黑2二間夾,白3大跳,黑4順調拆二。
白方以後可以在下邊攻擊黑2一子。也可在A位托角求安定。
圖二十四:小飛掛定式9
近期對局中黑2二間高夾出現的次數很多,至本圖白5飛,黑6拆完成定式。這種下法較常見。白5這手棋是白方建立根據的關鍵。

圖二十三 圖二十四
圖二十五:小飛掛定式10
本型的黑4是極重視實地的下法,白5扳、7打意在整形,至黑10,白方大致可以下在A點或B點。
圖二十六:小飛掛定式11
黑2三間高夾比較寬鬆,白普通下法是3位尖頂,黑4若退,白5則虎,黑6扳,白棋7位立,基本上安定,黑8也可以根據情況在A位飛。

圖二十五 圖二十六
圖二十七:小飛掛定式12
黑2三間低夾也是一種下法。行至黑8同上一型有些相似,黑8也可下在A位。
圖二十八:大飛掛定式
白1的走法現在比較多見,黑方的應手有A、B、C、D等位置。

圖二十七 圖二十八
圖二十九:大飛掛定式1
黑2尖,重視角部實地,白3拆二是平常的下法,雙方均可滿意。在白方希望避免夾擊,重視下邊的時候,大飛掛可以一試。
圖三十:大飛掛定式2
對白1的大飛掛,黑2夾重視下邊,白3托角,黑4則長,白7立是本手,一手棋將角部補乾淨。至黑8還原成星位的點三·三定式。

圖二十九 圖三十
圖三十一:二間高掛
白1二間高掛的使用率不太高,只是在某種局勢下的用法,黑方有A、B、C、D等位置的應手。
圖三十二:二間高掛定式1
黑2飛守角,白3壓,黑4退,白5拐下,黑6、白7還原成小目一間高掛定式的一型。

圖三十一 圖三十二
圖三十三:二間高掛定式2
上一型的白3如本圖白3擋,黑4後,白5長,黑6拆出,白7開拆,為一定型。

圖三十三
關於小目的定式前面介紹的都比較簡明易懂。小目定式在實戰中運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小目的方向,要根據方向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定式,二是小目的所處位置決定了它的變化較多,要根據形勢的需要來判斷應取實地還是取外勢。
「三·3」、目外和高目定式
相對於星位和小目,「三·3」的定式比較少,但卻能在對局中經常見到。由於「三·3」的位置較低,一手棋佔角,所以它雖然利於保存實利,但是容易被對方壓迫於低線,向中央發展較緩。所以,以任何方式佔角,都各有利弊,這足以說明圍棋中的辯證關係。
一般情況下,「三·3」不必用兩手棋守角,可以直接迅速地開拆,這可加快佈局進程。這是「三·3」佔角的另一個顯著特點。
圖一:「三·3」定式
對「三·3」一子,對方有A、B、C、D等幾處的掛法,C位即肩沖。
圖二:「三·3」定式1
白1肩沖掛角,黑2爬,白3長,黑4從下面二路飛,白5大跳。此後,黑方的A位飛,白方B位跳也是定式一型,走成此圖,是定式的基本型。
本型白1後,黑2爬的方向要根據實戰的情況而定。這一點尤為重要。
圖一 圖二
圖三:「三·3」定式2
上型的黑4若不飛,而在本圖4位曲,白5跳,黑6再長,白7飛,黑8跳,完成定式一型。雙方的實利與厚味勢均力敵,是互為兩分的結果。
圖四:「三·3」定式3
黑2爬後,白3跳的下法也有,黑4夾,白5虎,至白9,告一段落。白9也可以根據情況下在A位或B位。
圖三 圖四
圖五:「三·3」定式4
白3跳,黑4挖也可以,白7粘後,黑8跳出可算作一種變化。此時繼續走下去,白方也可下在A位。
圖六:「三·3」定式5
白1小飛掛,黑2小飛應,白3壓,黑4則長,以後雙方的變化如變化圖。
圖五 圖六
圖七:
白1尖很大,黑於2位立,堅守角地時,白3再壓是行棋次序,黑4長,在四線上圍地,實利相當大;白5開拆佔大場形成一定模樣。雙方互為兩分。
圖八:「三·3」定式6
白1大飛掛,黑2若大飛應,以後雙方都可以朝不同的方向開拆。
圖七 圖八
圖九:「三·3」定式7
白1掛,黑2大飛應後,白3盡力開拆,黑4也開拆左邊,這是雙方均滿意的形狀,以後A位是雙方形勢消長的要點,是雙方必爭之處。
圖十:「三·3」定式8
白1大飛掛,黑2也可以小飛應,白3、黑4各自開拆。此型與上圖很相似,本圖黑方相對比較堅實,有A、B兩點的後續手段。
圖九 圖十
圖十一:「三·3」定式9
黑2拆一,應白1的掛是堅實的下法。白3仍可拆三,黑方可不必立即開拆,A、B兩點是黑方的好點。
圖十二:「三·3」定式10
白1一間掛,黑2小飛,重視左邊,白3的拆與黑4的拆相交換是雙方結實的形狀。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三·3」定式11
白1一間掛,黑2拆一應,白3拆,定式告一段落。以後A位是白方緊逼黑棋的好點。
圖十四:「三·3」定式12
白1二間低掛寬鬆而又顯得從容,黑2拆二,白3也拆二,這樣成為常見的定型局面。
圖十三 圖十四
圖十五:高目定式
高目佔角一般重視外勢的發展,高目定式大多以取得一定的勢力為目的。如圖中,白方對黑的掛角點基本是A、B兩處。
圖十六:高目定式1
白1小目掛角很常見,黑方以後有A位外靠、B位內靠、C位和D位的飛罩等幾種應法。

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高目定式2
黑2飛罩頗具高目定式的特點,白3下托取實利,行至黑6粘,白7飛,是簡明的定型,黑方外勢厚實。
圖十八:高目定式3
黑2飛罩時,白3托,黑4長是簡明下法,白5托下邊,黑6扳必然,以下至黑10為止,屬於兩分。

圖十七 圖十八
圖十九:高目定式4
白1掛時,黑2內靠,白3扳,黑4退,白5虎,黑6開拆,白7飛起,還原為小目定式的一型,雙方兩分局面。
圖二十:高目定式5
黑2外靠也是取外勢的一種下法,白3、5兩著都是正著,以後的變化請看下面的兩個變化圖。

圖十九 圖二十
圖二十一:
黑1在征子有利時從裡邊斷,白2、4只好將黑一子吃掉。黑3、5將白▲一子征吃。
圖二十二:
當黑方征子不利時,黑1應在外面斷。白2、4將黑1一子吃掉,「遇斷即吃」是此類型白方的原則,黑3、5將白▲一子吃掉,以後白方還要在A位長一手,這手棋是白棋走暢的要點。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圖二十三:高目定式6
白5也有如本圖長出的下法,但這是一定場合的應接手段。
圖二十四:高目定式7
白1「三·3」掛角,黑2飛是常型,白3托時。黑4長簡明,以後的變化請看下圖。

圖二十三 圖二十四
圖二十五:
續上圖,白5下托,黑6長時,白7爬,黑8長必然,白9和黑10的交換是白方整形,至白11補回,黑方外勢雄厚,白得很大實利,雙方均可滿意。

圖二十五
圖二十六:目外定式
對黑目外一子,白方有A位的「三·3」掛角,B位的小目掛角,C位的高目掛角和D位的星位掛角等等。
圖二十七:目外定式1
白1從三·3掛角,黑2飛被廣泛運用,此定式可參考前面的高目定式7及變化圖。

圖二十六 圖二十七
圖二十八:目外定式2
白1小目掛,這是常見的掛法,黑對此有A、B、C、D、E等種種應法。
圖二十九:目外定式3
白1小目掛,黑2飛壓是常型之一,白3爬,黑4長後,白5跳,黑6開拆,完成定式一型,白先手得實地,黑下邊形成廣闊的模樣。

圖二十八 圖二十九
圖三十:目外定式4
白1掛後,黑2若開拆並佔大場,白3尖應,比較堅實,瞄著黑兩子當中的A位的打入。
圖三十一:目外定式5
黑2拆三雖然比上圖黑2少拆一路,但本型的黑棋比上一型堅實。針對黑2拆,白3小飛應也較好。

圖三十 圖三十一
圖三十二:目外定式6
白1小目掛時黑2大飛罩則成為「大斜定式」的初形,「大斜定式」的變化很多,有「大斜千變」之說,應接也相當複雜,在這個定式中白方最簡明的下法是白3的尖頂,以下變化請見下圖。
圖三十三:
續上圖,黑4扳擋是必然,以後白5虎至白11,白方實地不少,黑方可以向右邊盡力開拆。

圖三十二 圖三十三
圖三十四:目外定式7
白1在高目掛角,是不情願黑隨意擴張外勢的下法,本型黑2、4均是取角部實地,白方得到5位的開拆,也可滿意。
圖三十五:
上一型的黑4若不下立,而如本型上長,則白5長,此時黑6關鍵,若黑不補,白在A位靠嚴厲,白7拆三是正著,在B位低拆也可以。

圖三十四 圖三十五
由於定式是棋手們在實踐中總結創造出來的合理定型,定式中每著棋的次序以及它所處的位置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學習定式將有利於每個讀者棋藝水平的提高。
對定式活學活用為最佳,不要死記硬背。這是需要初學者注意的一點,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注意:讀者暫時不要急於認識更多的或變化複雜的定式,在以後的續冊中,還將選擇與讀者以後棋力水平相適應的定式,陸續介紹講解。